漫漫十年盡孝路,拳拳一片赤子心——高二二班魏國勝孝老愛親紀實
日期:2013-11-11 責編: 閱讀量:509
漫漫十年盡孝路,拳拳一片赤子心
——鄭州五中高二二班魏國勝孝老愛親紀實
鄭州五中高二二班班主任兼語文老師王偉杰介紹說,他班有一位品德高尚令他贊嘆不已的學生,名叫魏國勝,男,今年17歲,共青團員,家住鄭州市管城區(qū)柴郭村,擔任班級紀律委員,該同學思想品德端正,學習刻苦認真,品學兼優(yōu),尊師愛生,為人老實忠厚,孝老愛親事跡典型。魏國勝的事跡究竟如何感人,不妨我們就走進他的家庭、他的生活,走進他周圍的人們,感受一下他艱難的生活經(jīng)歷、堅韌的個性特征和品格美德人格魅力。
2003年的一天下午,一位母親突發(fā)腦出血,中風偏癱后因沒有及時治療,留下了后遺癥——半身不遂。從這一天,這位剛30出頭年輕漂亮的母親,便臥床不起了,一躺就是十年。也就是在這一天,這位母親年僅七歲的孩子,便開始了漫長的行孝盡孝之路。這個孩子就是現(xiàn)在就讀于鄭州五中高二二班的學生魏國勝。他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王偉杰介紹時沉重地說。
國勝的爺爺奶奶都已年邁,不久,爺爺也身患重病,當時國勝父親在派出所上班,出警很多,工作很忙,因此照顧母親的擔子基本上就落在了奶奶和國勝的身上。國勝是個好孩子,懂事孝順,當時正上小學,他既要在學校搞好學習,又要回家照顧媽媽。不幸的家庭遭遇讓年幼的國勝過早地體味到了生活的艱辛,但是年幼的國勝毅然用稚嫩的肩膀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。他的鄰居郭大爺說。
國勝的爸爸是一個盡職盡責的好丈夫,聽說開封有一位治療半身不遂很有療效的康復(fù)醫(yī)師,為了把國勝媽媽的病治好,就專門在開封租了一套房子給國勝的母親做康復(fù)訓(xùn)練。住了將近三個月時間,在這三個月的時間里,年幼的國勝犧牲了太多太多,也付出了太多太多,每周周末都要跟著家人趕到開封去照顧媽媽。在國勝和父親及家人的努力下,國勝母親的病情有了好轉(zhuǎn)。后來國勝的父親又在鄭州找了一個針灸醫(yī)生,每天上門為母親做針灸艾灸治療,在治療期間,國勝就像一個小大人一樣,悉心照料,忙前忙后,但是國勝毫無怨言,為的就是母親的病能盡快地好起來。
皇天不負有心人,國勝母親的病情逐漸好轉(zhuǎn),能下地走路并且能夠騎三輪車了。每當周末,他就跟著母親騎著三輪車出去玩,母親在前邊騎著,他就在后邊或坐或趟,母親載著他在附近的幾個村子轉(zhuǎn),一般都是下午出門,晚上回來,現(xiàn)在想起那段短暫的時光,感到無比幸福。他的愛好就是經(jīng)常出去找吃的,那時候國勝還算得上是一個小吃貨,經(jīng)常最好去的地方就是黃科大門口,那里有很多好吃的,而母親唯獨對那里的燴面和羊肉湯情有獨鐘,每次去那里他們都要吃上一碗,然后就是陪母親去宇通公司門前那條路上騎三輪轉(zhuǎn)悠。看到母親能慢慢地恢復(fù)健康,一家人都非常地開心,當然最高興的莫過于國勝了。這一時期,可以說是國勝17年來最開心、最快樂的時候。
但天有不測風云,后來國勝母親的病情再次復(fù)發(fā),國勝的父親就跑到禹州找了一個專門治療這種病的醫(yī)生,雖然治療進行了很長一段時間,但病情并沒有什么好轉(zhuǎn),好像要向植物人癥狀轉(zhuǎn)化??粗赣H的病情日益惡化,望著媽媽日漸憔悴的面孔,國勝的心里非常難受,常常暗自流淚,然而,國勝從倔強的父親身上學到了堅強和堅持,學到了擔當和盡責,學到了樂觀和豁達,他下定決心,不管怎樣都要盡最大的努力,用更加堅強的毅力和更大的生活勇氣面對家庭的磨難,盡到自己作為兒子的孝心,照顧好媽媽,讓媽媽享受到生活的快樂,享受到余生的親情幸福。
確實苦了孩子了,讓國勝用他稚嫩的雙肩再次擔起了照顧母親的擔子,雖然是他應(yīng)盡的義務(wù),但是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上一直壓塊石頭。他的爸爸魏書范心酸而驕傲地說。國勝每天早上五點多就要起床,自己洗漱完畢后,就趕緊給媽媽做飯,然后幫媽媽穿衣、洗臉、刷牙,一口一口地喂媽媽吃飯喝水,做完這些事情后就匆匆地趕往學校上課,由于學校在家門口,所以國勝的空閑時間幾乎都用來照顧媽媽,給媽媽喂飯、擦洗身子、洗臉洗腳、身體按摩、翻身透氣、增強血液循環(huán),給媽媽講自己在學校的開心事,媽媽的微笑就是國勝最大的幸福和安慰。
鄉(xiāng)親們都說,國勝的父親魏書范是一位好警察、好丈夫、好父親,他對工作的熱愛,對妻子的關(guān)懷,對兒子的關(guān)愛,無人不知,無人不曉。魏書范也的確是一位硬漢子,他曾在派出所工作過,為了給老婆看病,為了解決治病的經(jīng)濟來源,干脆辭掉了警察工作,改行開廠子做生意,一邊掙錢,一邊好好地照看妻子。他為人忠厚善良,誠實守信,做生意時欠別人的帳,債權(quán)人都死三年了,他有錢后還是去還賬,他說不欠死人的債,不該活人的錢,欠債還錢,天經(jīng)地義,如果他還不了,父債子還,理所當然。他就是這樣一個說一不二,唾沫落地就成釘?shù)娜恕K臑槿司拖袼拿忠粯?,用他的作為書寫了人生的?guī)范,做了一個頂天立地堂堂正正的男人。
那時,國勝的父親,一直忙于廠里的生意,每天中午要往返于家和廠房之間,母親早上被父親接過去,在廠子里照顧她,中午國勝就要接回母親陪著回家。后來國勝上了初中,每天2次往返于12華里外的十八里河初中,學校規(guī)定中午一點必須到學校,接媽媽的時間基本就是十二點半,他推著車子帶著母親,走那條最經(jīng)常走的路,這條路離家不算遠也不近,路上有一棵大樹,樹邊有幾塊大石頭,正好算是這條路的中點位置,每次走到那里,他們母子基本上都要休息幾分鐘,和母親互相調(diào)侃上幾句,逗母親開開心,這也成了國勝和媽媽的一段快樂的時光。此情此景,他初中同學柴亮看到很多次。
歷經(jīng)過磨難的人生才是完滿的人生。生活的磨難愈加磨礪了國勝堅強樂觀的性格,國勝身上有著超出同齡人的成熟。這種生活上的磨難坎坷,成了國勝人生中最大的精神財富。他的善良,他的樂觀,贏得同學和老師的一致好評,在校期間刻苦努力,積極勤奮,成績一直在年級名列前茅,每學期都能獲得三好學生,由于國勝在校期間的優(yōu)秀表現(xiàn),還被評為了管城區(qū)優(yōu)秀團員榮譽稱號,“管城好人”稱號,并被鄭州五中評為“好男孩”推薦給管城區(qū)文明辦。為此,國勝成了爸媽心中的好兒子,老師眼中的好學生,同學心目中的好伙伴。他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王偉杰為擁有這樣一位好學生而自豪而驕傲。
流轉(zhuǎn)的是時光,不變的是孝心。寒來暑往,轉(zhuǎn)眼間十年過去了,國勝的媽媽現(xiàn)在依然躺在病床上,國勝現(xiàn)在也已經(jīng)是一個陽光大男孩了。進入高中后,學習任務(wù)更加的繁重,但是臥病在床的媽媽依然是國勝心里最大的牽掛。由于學業(yè)的繁重、學習的緊張,每當周六,無論天陰下雨還是天寒地凍,都阻擋不住他回去照顧母親的決心。平時照顧媽媽的擔子就落在了父親和奶奶的身上,但是只要周末一回去,國勝就擔起照顧母親的擔子,好讓他們歇歇,包攬一切家務(wù)。
回家后,國勝第一眼就是先到房間看母親,到母親病榻前問寒問暖,洗手搽臉,端屎倒尿,端茶喂水,然后做飯喂飯,洗衣拖地,打掃衛(wèi)生,忙得不亦樂呼。媽媽最愛吃的就是兒子國勝親手做的炒雞蛋和手搟面,每個星期天他都給媽媽做一次。媽媽也很理解國勝,希望國勝不要操自己的心,好好學習,努力三年,爭取考上一個好大學。但是,國勝還是把自己在家的時間都放在了媽媽身上,盡自己的全力去照顧媽媽。國勝照顧媽媽的孝心感動了村子里的人,大家一致稱贊這個懂事、善良、上進、孝老愛親的孩子。十里八村也都知道柴郭村有個孝順兒子,柴郭村人為孝子魏國勝而驕傲。
這樣的處境、這樣的遭遇,他家就是再有錢,他也不會奢華浪費,相反,自從就讀鄭州五中以后,國勝就是一個勤儉節(jié)約的好學生,他每周最高消費不超過100元錢,一般控制在80—100元之間,盡管他爸爸不缺他花錢。他也像其他同齡人一樣,有過自己的夢想,他說多么想出去散散心,開闊一下眼界視野,外面世界多美麗,長這么大,他就來過鄭州市區(qū),17年來就是從家到學校,從學校到家。如今他的愿望就是利用暑假騎自行車外出遠游,或到長城或去拉薩??墒牵瑸榱四赣H的囑托,為了父親的重托,為了自己的理想,省吃儉用買來兩年的山地賽車,他也只好存放在家里。
逝去的歲月是榮光,未來的道路仍漫長。國勝用自己的孝心書寫著人性中的最大閃光,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中華民族的傳統(tǒng)美德。國勝說:“為了母親,不管將來怎樣,凡事我都將盡我的全力,做一個能擔當?shù)恼嬲凶訚h!”
理根生、王偉杰供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