布置作業(yè)要適量——構建道德課堂重要一環(huán)
適量的課外作業(yè)有利于學生學業(yè)成績的提高。這雖是不爭的事實,但“過量的作業(yè)剝奪了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和自我發(fā)展的空間,導致學生的個性、主體性和潛質得不到發(fā)揮”①也是為理論和實踐證明的。透視過“濫”的作業(yè),筆者看到的是師生道德的缺失,是學科德育功能的喪失。因此,要真正構建有道德的課堂,必須重視這一制約學校質量提高,制約學生個性張揚,制約學生德行培養(yǎng)的瓶頸問題,讓學生真正過有道德的課堂生活。
教師布置作業(yè)以讓學生達成并鞏固課堂教學目標,培養(yǎng)其解決問題的能力,是教師職責之所在。但過量的作業(yè)卻是其“失德”的表現。
第一,缺乏對學生的尊重。“‘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(fā)展’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。為實現這一理論,教師必須尊重每一個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”。②這就要求教師須尊重學生間的差異、尊重學生的選擇。過“濫”的作業(yè),必然讓學生失去選擇,失去差異,失去發(fā)展的空間。這是對學生主體性的忽視,這是對學生作為“人”的權利的漠視,是作為“學校應該傳授的兩個最基本道德價值之一——尊重”③的缺失。沒有了尊重,一切依附于此,或有助實現尊重的道德價值將無從談起。
第二,缺乏工作責任心。教師布置適量的課外作業(yè),讓學生在課外鞏固課堂的學知識,獲取技能,這是教師責任心的表現。但過量的作業(yè)則可視為責任心的缺乏的表現。教師之所以要布置過量的作業(yè),究其原因,其一是缺乏對作業(yè)的精心選擇,以為“多多益善”;其二是缺乏對學情的了解,認為“做總比不做好”;其三是應試的需要,“或許能考到”。綜上原因其根源乃是部分教師業(yè)務不精,目標不明,“心術不正”所致。實質是對業(yè)務缺乏責任,對工作缺乏責任,對學生缺乏責任。
第三,是自我中心。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是關注人、關心人的需要、關注人的發(fā)展、關注人的全部。教師布置過量的作業(yè)其根本是應試的需要、分教的需要、考核的需要、教師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。忽視了作為教學主體的人——學生。而且新課程改革的任務之一就是要轉變以教師為主體的教,為學生以主體的學,“堅定不移地推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”④,這一轉變必然帶來教師角色的轉變,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“幫助者”、“引導者”,而不是教學的全部。這種“‘只見學科不見人’的教育觀從根本上背離了基礎教育的基本性和科學使命”。⑤道德教育的土壤,道德教育的使命都會蕩然無存。再有,這種“學科本位”思想和行為,在實際教學中,會與其它學科發(fā)生沖突,從而不僅有礙學生的全面發(fā)展,還會發(fā)生同事間合作的不愉快,嚴重悖離道德準則。
綜上所述,以“自我中心”的教學,有悖于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和要求,有悖于關注學生情緒和情感體驗的要求,有悖于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(yǎng)成的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