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些事,看透不說透,才是好朋友
有些事,看透不說透,才是好朋友
——班級學生管理心得 梁莉
假期翻了翻韓素靜老師《做溫暖的“老班”》,嘆服于韓老師作為班主任對于學生、對于班級管理的濃烈感情和豐富的智慧。當然,除了向韓老師致敬之外之外,反觀自己,多數(shù)時候我也覺得自己是一個“溫暖的老師”,下面的心得與大家分享。
上學期12月18日早,剛進入辦公室,看到桌上躺著一封被小心翼翼包裝好的信,外層紙用膠帶纏了好幾層?!熬磹鄣牧豪蠋煟耗谩ぁぁぁぁど现苋瘴以谒奚嵩庥隽嗽郯?#同學的校園暴力···這件事我還沒有給父母說,希望老師也給我的父母保密···希望老師明察此事,還我一個公道,讓惡人受懲,讓好人不白冤屈。您的學生···”
回想一下,兩周前我們班剛針對校園暴力開了一次班會課,學校好久沒有發(fā)生過學生在校內(nèi)斗毆的現(xiàn)象,真是豈有此理,竟敢在宿舍動手打人,我頓時火了。上午大課間,我把寫信的孩子叫到辦公室,看到了臉上還有小塊兒淤青,確認了事件的真實性,我隨手拍了照片,問清楚了事件經(jīng)過,讓他回班先不要聲張此事,并把詳細的事件經(jīng)過形成文字交給我。
接下來,尋求目擊證人,寫材料,各方求證,最后與“施暴者”面對面交談。所有準備工作結束,雙方各執(zhí)一詞,被打者說是自己見的手表,打人者堅持認為是自己的表被私下動了手腳,而且還被損壞,所以才會動手打人。
不管是在學校私拿別人東西,還是在宿舍公開動手打人,兩種錯誤,任何一個被坐實,依據(jù)學校的校規(guī)處置,都將會給孩子的心靈帶去創(chuàng)傷。更棘手的是,通過學校監(jiān)控視頻,依據(jù)被打孩子提供撿表的時間和地點,我在學校視頻監(jiān)控中并沒有看到。再看兩個孩子,被打者性格內(nèi)向,“施暴者”平時處事相對成熟,在班內(nèi)人緣較好,“歪心思”與“沖動動手”相比,前者更讓人擔心和不齒,會引來其他同學的看法。
也巧,剛好當天下午被打孩子的媽媽進班參與班級管理,我把孩子的情況跟她做了交流,她說怪不得周末問孩子臉的情況,孩子只是說是不小心碰到了,自己也沒有在意。在聽完孩子是被人打了之后,孩子媽媽的臉色馬上就變了,又給孩子爸爸打電話到校,最后二人神色凝重地坐在了我的辦公室。孩子父親開口就說:“我的孩子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,他的手表比那個還好,他沒有動別人東西的動機,我們現(xiàn)在只想知道根據(jù)學校規(guī)定會怎么處理打人的情況,教育局有沒有相關說法······”等家長的情緒漸漸穩(wěn)定,我把一天了解到的情況,包括視頻內(nèi)容都如實地告訴他們,又把孩子寫的時間點經(jīng)過給他們看了看,明確了學校對于私拿別人東西和打人的處罰規(guī)定之后,孩子媽媽說根據(jù)他對孩子的了解,孩子的時間觀念沒有那么強,并且要求能否跟孩子父親出去商量一下。我注意到在我們說話期間,被打孩子在辦公室門口偷瞄了幾次,事情到此已經(jīng)基本清楚。
最后,經(jīng)過與雙方家長的面對面了解到,被打孩子的爸爸比較強勢,孩子在家話語權較少,很多時候不敢直接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,造成了孩子敏感、多疑、相對怯懦的性格。與雙方家長達成一致后,我們決定,不戳穿私拿的事實真相,保護孩子的敏感心理,先讓兩個孩子私下自己溝通解決。畢竟是在宿舍發(fā)生了肢體沖突,為了嚴肅校規(guī),給其他同學以警示,我又跟學校學生發(fā)展處的老師私下溝通,出布告,在班級內(nèi)部公示,不計入學生成長檔案。
整個過程中,被打孩子共給我寫了四封信,從開始的滿腔委屈要求嚴懲惡人,到得知我在監(jiān)控中并未看到他所講的事情的疑惑與惶恐,到家長到校他在辦公室門口的“窺視”,到他得知私自拿別人東西的處理主動請求轉學,再到班會課二人彼此相擁,誠懇道歉,這個孩子的內(nèi)心所經(jīng)歷的煎熬,可見一斑。
寒假文理分科前,該同學在給我的臨別贈言中寫到:“老師,使您教會了我直面問題勇于承擔并且努力尋求解決辦法的勇氣,希望可以永遠做您的課代表!”新學期,我與這個孩子在新的班級巧合相遇,我倆相視一笑,仿佛已是相識許久的朋友,他又很自然的做了我的課代表,這真是上天有意的安排。
就像蘇霍姆林斯基說的那樣“真正的教育者是一個情感領域寬廣的人,他能深刻地感受到歡樂和愁苦、悲傷和驚恐、憤慨和惱怒”,對于一些事的處理,當我們覺察到孩子內(nèi)心的驚慌不安,當我們發(fā)現(xiàn)他們已經(jīng)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并想辦法去努力解決時,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已經(jīng)發(fā)生,畢竟,看透不說透,才是好朋友。